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锚定赛教融合新生态▪探索扩容竞赛新矩阵——智能工程学院赴中国海洋大学观摩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作者:   时间:2025-04-02   点击数:

为深化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育人理念,把握学科竞赛发展新趋势。2025年3月28日,智能工程学院张涛然院长带领孟珩、亓冠华、张磊等教师赴中国海洋大学开展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观摩调研活动。

一、重量赛事,创新竞技舞台

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选拔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的国家级重要赛事。其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设置“自主命题模块”与“国赛命题模块”两大方向。其中,省赛自主命题模块聚焦“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强调创意转化与工程实现;国赛命题模块则涵盖新能源车赛道、“智能+”赛道、虚拟仿真赛道,三大赛道共七个赛项。

二、沉浸式观摩,深入研讨学习

为把握学科竞赛前沿动态,提升学院备赛水平,张涛然院长带领青年教师,深度观摩竞赛流程,全程参与,深入调研。

1.研析赛制规则,把握备赛要点

张涛然院长与教师观摩团队全程参与赛事流程,重点研究大赛评审标准、赛项规则及评分机制。深度融入赛事流程,以“学习者、研究者、反思者”三重角色展开系统性调研,团队通过旁听赛项评审、解析技术方案、观摩作品演示,对大赛规则与评价体系进行精准拆解。

观摩团队详细记录了赛程安排、评分细则及技术标准。通过与评委与参赛队伍的交流,对大赛三级赛制(校赛-省赛-全国决赛)的联动机制系统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各赛道评分体系的差异化设计。

张院长还关注到本届大赛对“工程伦理”和“新质生产力”的突出要求,他指出:“赛事规则既强调功能实现,更关注创新性,这对我们的备赛方向具有重要启示。”

2.考察优秀作品,汲取创新经验

团队系统观摩了三大核心赛道七个竞赛单元的的比赛过程,重点考察各高校参赛作品的技术特征。青年教师通过比对往届国赛获奖作品的技术迭代路径,对参赛作品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算法优化、任务完成效率等进行详细分析,并汲取各院校优秀参赛作品的创新技术与跨学科技术整合特点。

在新能源车赛道现场,孟珩老师详细对比了各参赛队伍的太阳能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温差电动车温差发电稳定性等核心技术指标。在“智能+”赛道,张磊老师与参赛师生深入交流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路径优化算法与执行精度要求,他表示“在该赛事中体现的机器视觉应用优化案例,为我院智能装备课程群的场景化教学提供了鲜活实例,可作为后续指导学生的技术参考”。

3.深化校际交流,拓展合作空间

观摩期间,团队教师与多所高校师生展开深度对话,了解他们的备赛过程与参赛感悟。

在新能源车赛道,孟珩、亓冠华老师与参赛团队探讨了新能源技术在电动车底盘设计中的应用;张磊老师则围绕“智能+”赛道技术难点,与参赛师生交换了算法优化与硬件适配经验。

通过校际交流,不仅丰富了备赛参赛经验,交流了前沿技术的应用,更搭建了协同育人的桥梁。

三、强化实践导向激活创新潜能

此次观摩调研活动是提升学院学科竞赛水平与丰富学科竞赛项目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学院探索学科竞赛体系升级的关键实践,为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学科竞赛体系积累了经验。

在之前开展的各项学科竞赛中,师生们已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设计能力,并取得了辉煌成果。在此基础上,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育理念,点燃师生创新热情,锤炼实践本领。全体师生将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力争在学科竞赛中再创佳绩。

撰稿、摄影:张磊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学院西路8号      招生电话:0538-6305003/6305004/6305005

鲁ICP备17007997号-2    版权所有 © 泰山科技学院

手机版